石玉东认为,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,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,对于污染防治意义重大。将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、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,已成为当前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趋势。而电能作为清洁、高效、便捷的二次能源,终端利用效率在90%以上,创造经济价值的效率为石油的3倍、煤炭的17倍。
近年来,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推动电能替代工作,电能替代助力污染防治效果显著。以辽宁为例,2018年累计完成“煤改电”替代项目1885个,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燃烧标准煤29.2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,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大幅降低。
基于此,石玉东建议,结合电能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前景,应该深化电能替代工作。这其中包括加强电能替代政策引导。总结“煤改电”、北方清洁取暖等实施经验,加大对电能替代投资、电价、交易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;将电能替代及电网建设规划与各地行业发展规划、城市总体规划、城镇化建设规划等有机结合。
他认为,国家、地方政府、用户应合理分摊电取暖成本费用。给予居民房屋节能保温、电取暖设备购置、户线改造、电费支出等补贴;给予工业锅炉、煤锅炉改电锅炉补贴;将“煤改电”配套电网投资按照高可靠用户标准核算准许成本和收益,通过输配电价疏导成本;比照农网建设资本金补贴标准,给予“煤改电”配套电网建设补贴支持,确保完成“十三五”压减散烧煤1.5亿吨、到2021年北方清洁取暖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的目标。